教育红线前的追问
日期:2025/7/25  今日观察  浏览:28167

  近日,一则关于山西山阴县四中老师有偿为学生补课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2025721日,笔者在举报人的带领下,来到山阴县体育场门口西侧的一条巷子里,揭开了这一隐藏在暗处的有偿补课现象的一角。

 

微信图片_20250725161417.jpg


  举报人明确指出,补课老师是山阴县四中的在校老师刘海平。据了解,该老师上下午各安排两节课,每节课向每位学生收取160元的费用,且每节课有三四十名学生参与。"举报人低声说。按每班35人计算,刘海平单日收入高达2.24万元,远超当地教师月薪。如此明目张胆的有偿补课行为,在中央再三强调禁止补课的大环境下,显得格外刺眼。

     722日,笔者试图就此事与山阴县教育局梁局长取得联系。然而,电话未接,短信也石沉大海,未得到任何回复。这一情况不禁让人质疑,教育部门在面对此类违规行为时,是否尽到了应有的监管责任?

     有偿补课现象屡禁不止,背后反映出的是多方面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利益的诱惑使得他们无视教育的初心和职业道德。教师本应是知识的传播者、灵魂的塑造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但部分教师却将课堂上应传授的知识留到课后,以有偿补课的方式获取额外收入,这不仅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也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看,在升学压力的驱使下,家长们往往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让孩子参加各种补课班。而学生们则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喘不过气来,失去了本应有的快乐童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这种现象导致了教育生态的失衡,使得教育逐渐偏离了其本质。

 

微信图片_20250725161502.jpg


  教育部门作为教育行业的监管者,在遏制有偿补课现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有偿补课的危害,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日常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让违规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对于家长和学生,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宣传引导,让他们了解到过度补课的弊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素质,而不是依赖补课来提升成绩。

 

  此外,教育部门还应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只有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真正学到知识,才能减少他们对补课的需求。

      山阴县此次有偿补课事件,是整个教育行业乱象的一个缩影。教育部门不能再对这类问题视而不见,而应积极行动起来,履行好自己的监管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教育的公平与公正,让教育回归到育人的本质,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我们期待山阴县教育局能够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也希望类似的有偿补课现象能够早日绝迹。


来源于微博(@现在长报)


版权所有:中国时事新闻网-今日观察|邮箱:zgfzyms@163.com
广播电视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3470)号
北京市公安局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 京网公安备11010602130013号
网站备案编号:京ICP备12003057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