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有凌云志 · 决疫盛京城 —盛京医院全体将士贴身鏖战新冠疫情127小时纪实 
本网讯/辽宁报道(嘉欣) 一声号令刺破了黑夜的长空。一场只许胜,也一定能胜的病毒肉搏战兵临城下。 
2021年1月6日0时,一位曾在医院就诊的患者确诊新冠肺炎,盛京医院开启了贴身抗击新冠疫情的鏖战。 一年来,数次赴汤蹈火奔赴一线疫区的盛京人,又一次呼吸到了病毒的味道。 
这是一场党委坚强领导、员工全员参与的大决战 6日凌晨1时,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的决战部署紧张有序展开。党委书记赵玉虹组织召开党委会,她要求,要科学研判医院整体防控形势,精准施策严格管理各类人群,缜密织网实行全面环境检测与消杀,整合优质资源保障在院患者救治。

形势紧迫,党委书记赵玉虹和院长孙思予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医院领导班子凝聚共识:院感防控是前提,严格把关环境检测、病毒消杀,确保医疗环境安全;在院救治患者是核心,立即成立由援鄂医疗队原班人马组成的综合过渡病房;全员发动的是基础,以最高站位最严要求保证最强战斗力;核酸检测是精锐,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保障百姓需求。 6日、7日、8日、9日、10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随时变化,医院不断调整疫情防控工作流程,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有力保证。 


这是一场硬碰硬核酸检验实力的攻坚战 作为发明新冠病毒“十合一”混采技术的盛京检验队伍,作为发明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化系统的盛京检验队伍,作为屡受孙春兰副总理佳赞的盛京检验队伍,经历了支援北京、新疆、大连核酸检测严峻考验的盛京医院,在沈阳疫情中再次展现了主力军、尖刀连的实力和水平。


随着沈阳疫情持续不断,医院核酸检测任务量急剧增长。在正常患者预约的核酸检测任务基础上,医院还承担防疫筛查和社会各界所需的核酸检测任务,核酸检测最高一天达到近7000例。而且,不同风险层人群,核酸标本种类也不同,为各院区核酸检测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面对两倍的工作量,检验科和病毒研究室没有丝毫放松,他们放弃休息、延长工作时间、增加班次、轮班交替,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检测室里规范操作,准确、快速、保质保量地完成核酸检测任务,满足百姓、临床和社会各界对核酸检测的需求。

这是一场全面狙击新冠病毒的歼灭战 盛京医院院感防控的弦从12月23日沈阳本轮疫情,甚至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时就绷紧了。作为全国第二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医院感染防控卓越中心的医院,院感人深知,这是保护医院、保护患者、保护员工的一道墙,不能有一丝松动。

12月23日,沈阳确诊1例韩国返沈人员结束隔离后呈阳性患者,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迅速启动预警机制,向全院加强了医院感控培训。戴好口罩、注意手卫生、加强通风,注意流行病学调查、看诊时的安全距离,加强同事间防控、减少聚集。 1月5日起,院内感染防控等级调至最高级。环境检测采样组每天完成上千个点位的环境采样,医院同时组建应急消杀队,护理团队、物业团队全部披挂上阵,配合疾控部门对医院进行高频次消杀,不放过每一个感控环节、不漏掉每一个可疑点位。 
这是一场坚决守护患者的保卫战 最艰难的时候,患者和员工的健康都在盛京医院最重要的位置。 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盛京医院全面加强普通病房住院管理同时,于1月6日分别在南湖院区和滑翔院区成立了由援鄂医疗队原班人马组成的综合过渡病房,严格执行《综合过渡病房封闭式管理方案》,在滑翔院区6号楼专门设置了发热留观病房。

为最严密保障来院患儿健康,医院对三院区门急诊区、儿科就诊区进行了针对性改造,严格按照相关防疫要求设立“三区两通道”,在三院区儿科急诊建立发热患儿独立就诊区。 医务人员接种新冠疫苗能让自身多一重防护,也能更好地去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连日来,医院安排分批次多点位推进全院新冠疫苗接种,截至1月13日,全院已有近3000人完成了第一针接种。

1月9日16时,国家疫情防控工作组到盛京医院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组评价说:“沈阳疫情以来,面对狡猾的病毒,面对复杂的患者病情,面对凶险的疫情,盛京医院的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是值得肯定的。”


一锤定音! 127小时与新冠病毒的鏖战,胜利属于坚毅卓越的盛京人。 接受采访的每一位盛京人都发自内心地说:“同事是最可爱的。接通电话时,对方都会说‘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了’”其实,在这127小时的鏖战中,7000名员工都已没有了工作、休息,白天、黑夜。

院长孙思予说:“在这场艰苦卓绝抗疫战斗中,正是因为每一位盛京人久有凌云之志,才会越挫越勇、逆行成墙,为人民群众筑起了守护生命的一道道防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宣传工作部--庄宁) 责任主编:朱大权
|